易胜博体育官方网站-提水三欢-匈牙利国家队喜迎胜利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在即,《成都日报》在1版、2版重磅推出《以首位职责担负殷切厚望——成都以实际行动落实回应省委支持关心重视纪实》一文,全文共11731字。
报纸版面1版截图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哪些是文章的重点词句?
就跟着小锦一起来细读文章吧!
中央和省委对成都寄予“殷切厚望”
回首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始终一以贯之地对成都发展格外看重、寄予厚望。王东明书记对成都发展倾注了极大心血、给予了莫大关怀,到任以来先后50多次到成都调研指导工作。大到城市战略,小到具体项目,对成都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总有一份关心和支持。
在成都发展的重要关头,亲自审势定向,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提水三欢-匈牙利国家队喜迎胜利;在成都发展的重要节点,亲自争取国家支持,赢得一系列特殊政策和历史机遇提水三欢-匈牙利国家队喜迎胜利;在成都发展的重大项目上,亲力亲为,从项目政策、资源保障到组织领导等方面给予强力推动;在成都班子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上,深谋远虑,为成都在较短时间内净化政治生态、重塑良好形象提供了根本保证。
5月8日至10日,王东明书记到成都等地调研指导,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成都平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有关工作。
今年4月1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前夕,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成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关头。省委书记王东明亲临大会,对成都寄予更高期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再次为成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落实好中央、省委系列重大要求,肩负起首位城市职责,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将是成都对中央、省委关心、支持和厚望的最好回应。
Part
1
发挥首位城市作用,成都责无旁贷
成都,是四川的首位城市。
这意味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成都既要担负起首位一马当先、领先发展的职责使命,又要积极融入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勇挑区域协同发展大梁。
?基于理论支撑上的分析研判
从全省范围来看,成都无疑具有经济规模领先、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功能全面和软实力雄厚等特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成都应当也必须担当首位城市发展重任。
?省委赋予成都的重要使命
2012年12月28日,省委经济工作会召开,明确提出四川发展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2013年1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王东明书记到成都代表团参加讨论,对成都发挥好首位城市作用提出明确要求——要在全省竞相发展格局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全省发展七大优势产业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作用,在全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全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发挥带动作用。
贯彻省委要求,成都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将首位城市的责任扛在了肩上,落在了实处。
?成都拥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2014年,成都正式迈入“万亿俱乐部”,历史性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双过万”,城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6年,成都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2170亿元,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成都始终在“万亿级”的经济体量上高位求进,全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5%,以在全省超过1/3的高占比筑牢了首位城市硬支撑。
作为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成都如何做强极核?省内广阔的经济、人口、资源腹地对成都的发展支撑尤为重要。面对未来城市发展竞争,加强与全省各经济区的血脉联系,夯实中心城市发展经济腹地,成都必须不断提升首位城市影响,扩大城市的吸收和辐射能力。
而这无疑也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成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也会有效地优化资源与要素的空间配置,沟通成都与省内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广度到深度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Part
2
成都五年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成都的首位城市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省的协同发展。
整整四年多的时间里,平均算来,几乎每个月,王东明书记就会对成都进行一次相关调研,每一次,都结合调研实际,站在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对成都发展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指向性的重要要求。如此高频和密集,体现出对成都作为首位城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高度重视。
成都的首位城市职责,要求必须做强经济发展“硬实力”。大项目支撑大发展,项目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王东明书记和尹力省长对成都全力支持和强力推动最为集中之处。
近两年来王东明书记和尹力省长在蓉出席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工仪式,就达到十余次之多。不仅如此,在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工程、四川自贸试验区揭牌仪式等事关全省、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或重大平台项目,王东明书记和尹力省长无不出席现场,亲自为项目“站台”。
省委、省政府对成都的支持体现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项目中,仅2017年,在全省确定的重点项目中,成都的重点项目就高达227个,创历年新高。作为其中100个“重中之重”的全省重点项目,成都就占到41个。
每一次成都重大项目或签约落地、或开工建设、或达成投产,省委、省政府无不从项目策划、资源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给予莫大支持。正是因为这份“沉甸甸”的关心和支持,成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不仅从施工图变成了实物量,更是频频创造了“成都奇迹”: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历经690天实现量产,创造重大项目建设“成都速度”;而仅仅时隔半月,这一“成都速度”再次刷新,仅用315天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车下线……
图为科学城夜景 吕甲 摄
Part
3
以全省发展大局为突破口,
谋划成都发展大计
天府新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贸试验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这一系列“大事件”的背后,更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对成都的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对于增强成都作为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2011年11月25日破土动工以来,为了实现天府新区的“国家级”梦想,省委、省政府付出了长达4年的艰辛。2013年和2014年的全国人代会,四川代表团的全团一号提案,均与推动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有关;2014年,推动天府新区升级进入冲刺阶段,王东明书记要求申报工作进展实行每周上报,省政府有关部门则多次进京沟通汇报……最终,国务院于2014年10月14日正式批复,天府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
?关键词:成都双创
5月12日,为期三天的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落下帷幕,近50项重量级创新创业活动,参展企业和机构超过600家,交易金额突破240亿元。这无疑也是成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成果使然。作为省市“一号工程”,成都全创结下了累累硕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全省已经形成并将复制推广的21条全创经验中,有12条来自成都。
按照部署,今年成都还将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和军民深度融合两个通道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更加注重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在深化军民融合、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升级、双创基地建设协同发展和多点竞相发展等多个方面争取多出成果、出经验、出模式。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提水三欢-匈牙利国家队喜迎胜利我省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统计显示,截至5月12日,在自贸试验区挂牌仅仅不到一个半月,成都片区新设市场主体3308户,注册资本370.251亿元,显示出蓬勃发展势头。自贸试验区的揭牌,也为成都用新开放观实施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带来更多“便利”。5月5日,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成都国际铁路单一窗口正式投入运行,其主要两大功能,即行政审批单一窗口和贸易服务单一窗口正式开门迎客。
?关键词:西部金融中心
西部金融中心,成都是主体,满怀着省委的期许,成都行动“多点开花”——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建设重大项目、优势产业投融资信息库,为“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加快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创新自贸试验区金融试点,探索构建跨境人民币清算中心,创新“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产品,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搭建多功能的政银保企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等涉农财政资金,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降低涉农贷款融资成本。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关心下,更多的“好消息”也接踵而来——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高新区建设西部首个、全国第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3月3日,成都又获批以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设立我国第6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吕甲 摄
Part
4
重要发展关头的审势定向,为成都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
回顾过去五年,在成都发展进程中,两大标志性事件值得铭记,一是经济总量突破万亿,二是首次在国家层面被明确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定位。以此两大事件为代表,成都的改革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这一个个新台阶的跨越,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关心和支持。
在我省划分的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上,更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每一年,王东明书记都会到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市进行调研,在一系列重要要求中“点名”成都,也已成“惯例”。“成都要发挥好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当好‘一个支撑’实现‘五个突破’强化‘一个保障’”“围绕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更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对成都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折射着省委对成都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寄予的厚望与重托。
“发挥五个作用”“五个转型升级”“五个走在前列”“抓住六大历史机遇”“从七个方面发力”……梳理王东明书记对成都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两条脉络清晰可循——一方面,成都要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持续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则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好首位城市应有作用。
Part
5
成都事业的成败,
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
对于成都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王东明书记高度重视,将成都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进行全程指导,对成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明确一系列重要要求。
一个好的团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在班子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上,王东明书记深谋远虑,为成都在较短时间内净化政治生态、重塑良好形象提供了根本保证。
“抓住历史性机遇、完成历史性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去年6月16日至17日,王东明书记在成都调研,再次要求成都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要持续用力正风肃纪、旗帜鲜明反对腐败,结合市县乡换届工作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落实上来,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今年4月1日,提水三欢-匈牙利国家队喜迎胜利他又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用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旗帜鲜明惩治腐败,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坚决有力刷新吏治,切实抓好市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出台《党建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发《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四风”、不严不实、巡视反馈等问题整改,深入开展“11+X”“庸懒散浮拖”等专项整治;打造基层干部全覆盖培训体系,三年来,共培训基层干部3.2万余人次,被中组部、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我市党建工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龙头,以党建责任制为抓手,聚焦突出问题、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干部人才、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进步,为治蓉兴蓉宏伟事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贯彻省委系列重大要求,成都将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高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根本保证。
Part
6
成都未来总体目标的确定,是对国家使命、省委部署的系统谋划
当时间进入2017年,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相继召开,和全国、全省一样,成都也将迎来新的征程。
站在成都发展的重要时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王东明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对成都今后一个时期的前进方向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4月25日至28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大会不仅仅确定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更以此为统领,按照新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成都对国家使命、省委部署的系统谋划。这一目标的确定,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坚定性、人民性和延续性。主动在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上向党中央对表看齐,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始终贯穿着省委对成都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符合成都发展实际,也顺应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
Part
7
视野决定高度,格局决定未来
视野,决定城市高度;格局,决定城市未来。
明天,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隆重召开,省委将带领9000万四川人民踏上治蜀兴川新的历史进程。在未来五年的发展道路上,成都深知,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方能不负期许,不负重托,方能真切回应省委对成都的殷切厚望!
戳我查看详细全文
记者/杨扬 黄颖 徐璨 整理/制图 庄伟伟
编辑/王映丹
原创稿件 欢迎转载
转载请联系小锦授权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